JN体育
  • 29

印度洋上到底发生了什么?以致中国科考队员宁愿50多天不洗头也要带一些“礼物”回来?



25岁的浙大博士研究生朱瑞正和队员们尝试制作一份特别的小礼物。他们在一块大约5cm*5cm*2cm大小的泡沫板上写上“2017端午,你看见大海深处的海绵宝宝了吗”,用仪器放入海底。在3000多米深度的水压下,泡沫板被压得很小,仅一颗大白兔奶糖的长宽,厚度变成了几毫米,显得非常精致,字迹则清晰可见。这份来自大洋深处的端午节礼物,对朱瑞来说异常珍贵。

以上内容来自朱瑞的日记。那么,朱瑞是谁?别急,等小编向你慢慢道来。

25岁年轻博士第一次参加科考,收获自大海的神奇礼物

在经历过50余天的航行后,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韩喜球,教授贺治国和博士研究生朱瑞顺利结束了中国大洋43航次科考任务第五航段的科考任务。

他们在卡尔斯伯格脊,采用深海电视拖体、电视抓斗、集成传感器等形式开展综合测线探测,发现了2处非活动热液区和8处矿化异常区,获取了丰富的岩矿样品,并采集到了多种类型的生物样品。

柠檬和熟鸡蛋被他们用作“深海实验”。在朱瑞的一张照片中,一个柠檬被他放在密封袋内,袋上写着“来自印度洋底的柠檬汁——赠最美的人”。经受海底压力的熟鸡蛋和柠檬,虽然外壳依旧完好,但内部则渗入了海水,有了咸味。

来自深海的柠檬

此外,他们还收到了许多自然的馈赠。比如,一次夜光垂钓(关掉船上的灯,用大的射灯吸引鱿鱼,并用夜光钓钩在甲板上垂钓),他们就掉到了许多鱿鱼——小的鱿鱼有半个手臂这么大,而大的鱿鱼则足有半人大小。

夜钓鱿鱼的夜光鱼钩

他们把最大的鱿鱼装在一个塑料袋,鱿鱼喷出的墨汁溅满了整个塑料袋。第二天,在厨师的精心烹饪下,队员们每个人分到了一块新鲜的鱿鱼。

奇妙的日出日落是科考旅途中最令朱瑞震撼的事情。“只要不下雨,每天都能看到日出日落。”朱瑞拍了许多日出日落的照片,“如果没有云,可以看到整个的太阳,日出日落会很完整,持续两分钟,如果有云,那就能看到橙色和红色的云彩,真的很美。”

海洋上奇妙的日落

在观赏日出和日落的时候,队员们会在甲板上聊天。贺老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,教导朱瑞如何做科研,如何学习,进一步地谈到了人生和理想。

江南体育官方网站

午夜,他们有时会在甲板上看星空。通过“星图”这个应用软件,寻找银河、北斗七星和各个星座。这些被城市霓虹掩盖的美景在大海静谧的星空中尽收眼底,美不胜收。

印度洋上到底发生了什么?以致中国科考队员宁愿50多天不洗头也要带一些“礼物”回来?

大海最温暖、最奇妙的馈赠,大概可以说是科考队员们之间的友情了吧。科考途中,恰好遇到一个队员的生日,厨师准备了面粉和鸡蛋,邀请队员们一起做蛋糕庆祝。

他们有一个微信群,叫做“大洋43航次第五航段团队”,在出发前就建立了。直到航海结束后的很多天,群成员们还会在群里聊一些新鲜事,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经历。

历时230天,累计航程28048海里,想拿礼物难度不小!

别看这趟出海收获颇丰,朱瑞和他的导师、小伙伴可是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!

上船前和几个队员在毛里求斯港口的合影

挑战1——晕船,连着吐了2天

朱瑞是第一次出海,连续晕船吐了两天。

除了值班外就倒头睡觉,只喝粥,偶尔在甲板上吹吹风舒服一下,那两天对朱瑞来说甚是难熬,“听说每个航次都有人因为晕船从头躺到尾,我那时候就蛮担心的。”朱瑞说。好在去船医那儿拿了晕船药,在两天后,朱瑞终于满血复活了。

穿着工作服的朱瑞与电视抓斗(用于采集样品)

挑战2——连夜工作,只为寻找热液喷口,

到达了西北印度洋海域后,朱瑞和他的队友们开始了他们寻找热液喷口的工作。

队员们分成三个作业组进行“三班倒”制轮班,朱瑞被安排在晚上0:00-早上7:00进行值班工作。当普通人在享受美梦的时候,朱瑞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。一天24小时,7个小时值班,8个小时睡觉,剩下的时间都用于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。

采样上来的螺和石头

挑战3——未知的惊涛骇浪

朱瑞等人进行任务时,需要在甲板边缘进行作业,天气恶劣,船很晃,那个时候就比较危险。因此,他们会在工作服外穿一件救生衣,上面有绳子可以固定在柱子上,衣服很瘪,一旦落水就可以打开充进气体。

虽然几次遇到大风浪,但幸运的是没有队员不慎落入水中。“我们很幸运,最高的浪才3米。”如今,对于见过“世面”的朱瑞来说,3米的浪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什么。

挑战4——和NBA最远的距离,就是明知道有比赛却只能等结果

朱瑞平时最喜欢打篮球,也经常看篮球比赛直播。他最喜欢的球星是凯文·杜兰特,球队则是杜兰特所在的金州勇士队。

科考的那段日子恰好是NBA的季后赛,在船上的朱瑞只能通过微信问同学们比赛情况。“刚开始有同学还要给我微信直播实时比分,后来他们也烦了,就直接告诉我最终结果。”朱瑞所支持的金州勇士队获得了2017赛季的总冠军,在科考结束后的第一天晚上,他熬夜把没看的比赛录像补了一遍。

挑战5——食物种类单调,还要自己动手理发

在持续工作了22天后,“向阳红10号”科考船开始返航。

和出发时不同,这次返程路程远,需要20多天的时间。

在毛里求斯补充的食物已经不是很新鲜,虽然三餐依旧丰盛,但在食物的种类上,只有肉类、土豆等一些不易坏的蔬菜和水果。

船上的一餐

船上的队员们带的辣条、辣椒酱和方便面在这个时候遭遇疯抢,大家都选择用辣椒酱拌饭,配些榨菜来改善伙食。

“下次如果有学弟学妹问我航海要带什么,我肯定告诉他们带辣椒酱、辣条和泡面这些。”朱瑞说。

另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就是理发。

有些队员在上船时已经理了发,剪得很短,以此熬过51天;有些队员选择不理发,任由头发肆意生长;而朱瑞等一些队员,则选择自己剪头发。

“住在我下铺的胡师兄上船前带了理发工具。”朱瑞说,看着一个船员把头发剪成心形,朱瑞也想尝试一下自己理发。

朱瑞给自己剪了几刀,剪出了一个个的坑,无奈之下,他只能请下铺师兄帮忙。

顺利返航——连空气都不一样了

现在,在经历过艰难险阻,收获了科研成果后,马上就要下船之前,朱瑞和队员们讨论会不会不适应陆地。“说不定走路都觉得在晃呢!”一个队员说。

7月9日下午,“向阳红10号”驶入了浙江舟山的长峙岛,完成了历时230天、累计航程28048海里的科考任务。时隔51天,朱瑞等科考队员终于踏上了久违的陆地。和料想的不同,地面的感觉并不晃,反而“很踏实”。

刚下船,朱瑞觉得“很热”,也“很晒”,连空气的味道都不一样了。“船上有海风,一到陆地就觉得很晒很热。空气中少了很多海味。”

回到熟悉的寝室,从大洋深处带回的海玻璃和小礼物被他仔细地收藏起来。毕竟是吐了2天,吃了20天土豆换来的成果啊!

航海最后一天队员们在庆祝

本文内容整合自:钱江晚报《浙大博士从印度洋归来,带着海底三千米处的礼物》

记者:王湛

通讯员:吴荃雁 柯溢能

本文编辑:浙江大学微讯社 张宸玥